鄉土人文......................... 崙背之由來:
【崙背】名之由來,係由舊崙背國小校地,古有一大砂崙,該砂崙南面稱為崙前,北面稱為崙背,意謂砂崙之背面,清朝光緒年間,隸屬諸羅縣,日人侵台成立斗六廳後改隸。 崙背鄉地理位置:崙背鄉位於台灣中部,雲林縣之北緣,北臨濁水溪與彰化縣的大城鄉、竹塘鄉遙遙相對,東接二崙鄉,南臨土庫、褒忠,西連麥寮,是一個近海而不臨海的鄉鎮,交通以市中心之圓環成一輻射狀之交通網,東通二崙、西螺、虎尾;南達褒忠、土庫;西往麥寮、台西;北經中央公路跨自強大橋直通彰化縣,交通可謂四通八達,為東鄰內陸鄉鎮通往沿海地區必經之地,殊為交通之重要樞紐。 崙背鄉之土地面積、人口、行政組織: 全鄉土地面積約510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約4290公頃,水田約3760公頃,旱田約530公頃,另有河川地約400公頃,全鄉分為14個村落,約有6000戶人家,人口約32500人,農業人口約24000人,成人人口約18000人,外流人口約3000人以上,直接參與生產之勞動人口約12000人;目前加入農會為會員者約5600人,其中正會員約5100人,贊助會員約500人。
崙背鄉農會促進之經濟發展: 崙背鄉之經濟以農作為主,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農作以生產稻米、落花生、大蒜、飼料玉米等為大宗,蔬菜栽培面積則有日漸興盛之勢,農會積極輔導運作體系者共有10個產銷班,以苦瓜、青椒、甜豌豆等果菜類為重點輔導作物。 畜牧業以養乳牛、養豬、養雞為著稱,尤其以酪農畜養乳牛,廿餘年來農會苦心經營、輔導,成就最為卓著,也最為鄉人所樂道。 經濟狀況與地理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崙背以東明、西榮、南陽三個街面村落為中心,高樓連成一氣,巖然成了一個小商埠,市中心及以東地區教為富庶,以西因十月以後東北季風來襲海風漸厲,頗不利農作生產。 農會推廣人員指導農民選作、選種、播種等生產技術,再由供銷部門負責毛豬、蔬菜等共同運銷,提高農民所得,農民都非常樂意與農會往來,密切配合。 金融機構除農會辦理信用業務外,尚有郵局辦理郵政儲金,79年台南中小企銀亦在崙背設立分行,本會也曾企盼麥寮六輕的設廠帶來人潮繁榮地方,積極開拓業務,於88年3月在豐榮辦事處成立信用部分部,可惜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
酪農專業區之成立經過: 農會於民國六十二年配合政府推動加速農村建設計畫,輔導農民畜養乳牛,成立酪農專業區,設置集乳站服務酪農戶,檢收生乳,委由味全公司運銷。草創之初,共有酪農100戶,每戶畜養6頭,酪農胼手胝足,披荊斬棘艱苦經營,歷經成長與合併,發展至今的宏模,全鄉約有80戶,乳牛數約8000頭,年產值高達4至5億餘元,堪稱百業蕭條中的農業,一枝獨秀。
苦瓜產銷班之成立經過: 民國76年,農會本著照顧農民,提高農民收益,改善農民生活,繁榮農村經濟之宗旨,並配合響應政府推行『一鄉一特產』政策,首先將苦瓜選列為重點產銷輔導作物,並將納入夏季蔬菜契作保價共同運銷體系,而成立了崙背鄉苦瓜產銷班,農會積極投入產銷班的組織運作和產銷輔導,成立迄今悠悠已過了十餘年,雖經人事更迭變化,但產銷班在農會及全體班員的努力經營下,依然穩定成長中,在以品質為優先考量的原則下,栽培面積和產量十餘年來並未有明顯的成長和擴增,由於本班苦瓜分級包裝作業確實徹底,已建立了很不錯的口碑和信譽,苦瓜已巖然成為崙背鄉的指標物。
洋香瓜、西瓜產銷: 因為與蔬菜生產專業區的二崙鄉、西螺鎮相比鄰,崙背鄉蔬菜栽培面積亦不少,但比教偏向於大宗蔬菜的生產,近年來西瓜、甜瓜的種類繁多,面積亦有漸增的趨勢,經由農會精心輔導生產之洋香瓜、西瓜在台北果菜拍賣市場已贏得相當不錯的口碑。雲林縣政府為了發展鄉鎮特產,特將洋香瓜列為崙背鄉之特產而經由農會加以輔導。
崙背鄉農會喬遷之喜: 崙背鄉農會本會辦公大樓(永昌路14號)原興建於民國五十八年,當年前面還是一片空曠的田野,後來公所的零售市場起建於對面,帶來了人潮,也帶來了攤販雲集,造成交通堵塞,客戶出入農會甚為不便,於是乃在第十三屆理事會決議,於八十七年向雲林縣政府公開標購得舊崙背國小三百八十餘坪新建辦公大樓用地(建國路35號),並於八十八年八月起建,即將於九十年元月完工,落成啟用,我們即將有一棟美侖美奐的辦公大樓,相信一定可以提高農會服務農民的效率不少。